枢密院十号:NASA在准备紧急撤离!国际空间站怎么了?
来源:枢密院十号
超期服役近10年的枢密国际空间站可谓是多灾多难:先是迎来了故障百出的波音“星际客机”飞船,最近又传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始准备紧急撤离的院号消息——国际空间站上面到底怎么了?
其实答案很简单——国际空间站持续了5年的漏气“顽疾”有加剧的风险,NASA专家团队担心情况进一步恶化,准备站陇南市某某环保机械设备教育中心将出现灾难性故障,紧急甚至可能导致空间站解体!撤离
图为美媒相关报道截图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透露,国际初步调查显示,空间问题很可能出在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与货运飞船对接口的枢密转移通道上。NASA报告称,院号目前国际空间站存在4处裂缝以及50处“令人担忧的准备站陇南市某某环保机械设备教育中心隐患”,每天有超过正常标准2-2.5磅的紧急空气泄漏。今年4月,撤离国际空间站的国际空气泄漏速度一度达到每天约3.7磅。随后俄罗斯宇航员用密封剂和打补丁的空间方法覆盖了所有已知裂缝,“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中”,枢密如今每天的空气泄漏量减少了约1/3,但仍没有停止。
由于俄罗斯此前也多次尝试对泄漏部位进行修补,但效果并不理想。这表明国际空间站要么还有其他裂缝未被发现,要么情况更糟糕——新的裂缝正在不断出现。NASA监察长办公室已将国际空间站的风险评估等级提升至最高。NASA在14日发表的声明中透露,由于疑似裂缝非常小,肉眼不可见,而附近密布支架和管道,宇航员很难将工具伸入这些区域,从而增加了寻找漏点的难度。
CNN称问题很可能出在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与货运飞船对接口的转移通道上
更让外界担心的是,美俄双方在国际空间站的漏气问题上意见严重不一致。NASA国际空间站咨询委员会主席、前美国宇航员鲍勃·卡巴纳在13日的一次直播会议上表示,NASA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关于国际空间站的漏气原因和补救措施存在分歧:NASA对“星辰”号服务舱漏气部位的结构完整性和出现灾难性故障的可能性表示担忧,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不相信灾难性解体风险是现实的。”
双方在判断是什么原因导致国际空间站漏气的问题上也不一致。俄罗斯方面认为,国际空间站上的微振动——可能是由用于储能的机械系统引起的——导致舱壁出现“金属疲劳”而开裂;NASA认为情况更复杂,涉及机械应力、环境暴露和残余应力等多个因素,甚至转移通道在地面制造过程时可能就存在材料或工艺瑕疵。
在国际空间站漏气问题的分歧背后,是美俄在太空合作的全面倒退。CNN提到,近年来随着美俄关系恶化,尤其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终止了与俄罗斯的大部分国际太空项目,只是由于国际空间站不能被拆分等技术原因,双方才勉强保持合作。按照现有计划,俄罗斯将于2028年撤出国际空间站,而美国及其他合作伙伴则承诺将其运行到2031年。
幸运的是,作为应急计划,美俄均要求太空中的宇航员做好预防措施。例如存在泄漏问题的转移通道必须始终保持密封,只有运送补给的货运飞船与“星辰”号服务舱对接时才会临时打开。NASA宇航员迈克尔·巴拉特在1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当宇航员必须打开转移通道时,会关闭连接空间站其他部分的闸口。
NASA要求停靠在国际空间站的载人“龙”飞船临时安装一个额外的“托盘座椅”
同时NASA还要求停靠在国际空间站的载人“龙”飞船临时安装一个额外的“托盘座椅”。它位于原本用于装载货物的区域顶部,宇航员在紧急情况下需要乘坐载人“龙”飞船返回地球时,可以将自己绑在上面。载人“龙”飞船在设计时可以搭载7名宇航员,但因为安全原因,投入使用时只设置了4个正式座位。按照当前规划,国际空间站这艘载人“龙”飞船用于搭载执行Crew-9任务的两名宇航员以及之前因波音“星际客机”飞船故障而被迫滞留太空的两名美国宇航员。
CNN解释说,新增加的这个“托盘座椅”是为乘坐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宇航员唐·佩蒂特保留的。“如果国际空间站被认为是不安全的,并且佩蒂特无法进入停靠在俄罗斯舱段上的飞船,他可以坐在载人‘龙’飞船的‘托盘座椅’上,与其他4名宇航员一起回家。”
该怎么说呢? 国际空间站首次载人运行至今已经过去了24年,部分舱段的入轨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国际空间站最初设计的使用年限是15年,如今超期服役了近10年,部分设备的使用寿命明显超过了原先的设计期限。正如美国“太空”网站所说,“像任何老化的航天器一样,国际空间站出现这样的维护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意料之中的”,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人类太空合作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国际空间站如今的惨淡状况实在令人唏嘘。
还好,如今人类在太空中还有另一个立足之处——中国天宫空间站。真是太好了。
责任编辑:荀建国_NN7379(责任编辑:时尚)
-
[环球网报道记者 姜蔼玲]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当地时间28日驳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有关防空洞的威胁言论,称乌克兰在前线正日渐失利,其谈判处境也在恶化。 此前 ...[详细]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其中要求,到2026年底,基本建成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围绕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数据管理、数据服务、训练数据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确权、数据资源 ...[详细]
-
智能投影市场凉得“太快”。从盛极一时到国内遇冷,前后仅十年时间。2014年,极米科技(688696.SH)推出首款智能投影产品Z3,开启了投影行业智能化时代:投影仪从商用走向家用。到了2023年,家用 ...[详细]
-
当地时间10月8日晚,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阿维凯·阿德拉伊通过其社交账号发布撤离令,要求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几栋指定建筑内的民众撤离至距离这些建筑500米外的区域,并称将对黎真主党在附近的据点发动军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原商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张世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公开资料显示,张世尧,1931年出生,历任商业部财会局副科长、副处长 ...[详细]
-
·辛顿开发的玻尔兹曼机成为了生成模型的早期例子。玻尔兹曼机常被用作一个大网络的一部分,可以用来根据观众的喜好推荐电影或电视剧。 ·机器学习与传统软件不同,传统软件的工作方式就像一种配方。传统软件 ...[详细]
-
欧盟近日表决通过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案。尽管德国带头强烈反对,但欧盟成员国4日仍投票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据报道,包括法国和意大利在内的10个国家支持在原有10%的关税基础上加征最高35.3 ...[详细]
-
《投资者网》吴微距离7月26日交易所发出第二轮问询已过去了二个多月,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丹娜生物”)仍未回复交易所的问询。其实,这已不是丹娜生物首次因交易所问询拖累公司的上市节奏了。早 ...[详细]
-
据新华社9月22日消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受阅的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于此前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当天,人民 ...[详细]
-
消息称苹果 AR 眼镜 2026 年量产:Micro LED,迎战 Meta Orion
IT之家 10 月 6 日消息,Meta 公司今年 9 月推出了全新的 Orion 增强现实AR)眼镜,研发 10 年、成本 1 万美元全球最贵,成为不少前沿产品爱好者关注的焦点。据爆料人@Jukan ...[详细]